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甘肃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市委网信办,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甘肃省互联网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协办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奋进甘肃”专题活动,7月15日—7月20日陆续走进嘉峪关、敦煌、张掖、金昌、武威、兰州新区,全方位见证甘肃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奋进之姿、突出成效。
祁连山脚下,紫轩酒业的发酵罐中,不仅酝酿着醇厚的琼浆,更承载着嘉峪关——这座西北工业重地向绿色、多元迈进的转型梦想。
嘉峪关,这座因雄关得名、长久以来被“钢铁之城”标签定义的城市,深藏于河西走廊中部。然而,其独特的纬度、显著的昼夜温差、适中的降水量与充足的光照,共同造就了它作为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的惊人潜力。正是这片天赐风土,为紫轩酒业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7月15日,近30名来自科技、文化、旅游、财经、科普、教育等领域的网络文明伙伴、正能量网络名人以及媒体记者走进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探索这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走进紫轩酒业葡萄酒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灌装线上忙碌。一瓶瓶经过熟化和澄清的葡萄酒被注入酒瓶,准备销往全国各地。在葡萄酒领域,紫轩酒业的产品矩阵拥有干型葡萄酒、冰酒、利口酒、葡萄烈酒(白兰地)等四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2005年,当酒钢集团投资成立紫轩酒业时,很少有人能预见这个工业巨头会在农业领域开辟新天地。在戈壁滩上打造出如此规模的葡萄种植基地,本身就是一场农业革命。紫轩酒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在嘉峪关、民勤建成5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我们通过大力发展葡萄深加工产业,将葡萄加工成葡萄酒、葡萄烈酒、葡萄汁等多种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吸引了更多农民参与到葡萄种植及相关产业中,形成了从葡萄种植、采摘、运输,到葡萄酒酿造、销售、旅游等一体化的产业格局。”紫轩酒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闫涛说道。
同时,该企业还配套建设了压榨、发酵、储酒、灌装、研发等先进设施,总体规划年产葡萄酒5万吨,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具备年产1万吨葡萄酒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占地13700平方米的紫轩1号酒窖,是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葡萄酒酒窖,可容纳2.1万个标准橡木桶,陈酿着5000千升的优质原酒。
近年来,面对市场挑战,紫轩酒业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升级。闫涛介绍,紫轩酒业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引进法国压榨机、德国错流过滤机、意大利灌装线及法美橡木桶等国际先进设备,构建起覆盖葡萄压榨、酒液过滤、灌装生产和陈酿环节的高标准生产体系。公司重组成立甘肃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及外观专利82项,形成贯穿种植、酿造与包装的全链条技术支撑。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聘请李华教授等专家组建顾问团队,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开展品种选育与工艺创新,成功研发低温发酵技术和橡木桶复合陈酿工艺,显著提升葡萄酒风味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闫涛表示,公司以“魏晋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为背景,构建了立体化的品牌形象,通过全国性大型展会、专业酒类大赛等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其品牌,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的紫轩葡萄酒,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等多项国际认证,“甘味”产品认定等。
财经博主@IC实验室说:“走进亚洲最大的单体酒窖,眼前一排排橡木桶,非常壮观。古诗里的‘葡萄美酒’此刻具象化了。”
文化旅游博主@老猪碎碎念表示,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就了解到嘉峪关本地有款紫轩葡萄酒,刚来酒窖探访了一番,试喝了一下,有种冰酒独特口感挺不错,也许和本地海拔高产的葡萄更佳有关系。
紫轩酒业的崛起,改变了嘉峪关的产业基因。原本单一的钢铁产业经济结构,如今加入了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的新元素。如今这家企业是涵盖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与白酒的生产加工、酿造及销售,是集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年诗意,在河西走廊的风沙与阳光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内涵。祁连山下这片紫色浪漫,正酿出一座工业城市的醇香未来。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