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师生在紫花苜蓿耐盐碱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网丝路中国 2025-09-28 15:08:28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中科院分区生物学1区TOP期刊)发表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马晖玲教授团队题为CHH Hypomethylation in Promoters of Oxidoreductase Genes May Contribute to Salt‐Alkali Tolerance in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解析了紫花苜蓿盐碱适应性形成的表观遗传机制,为现代牧草抗逆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草业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高荣,通讯作者为马晖玲教授。草业学院博士生陈奋奇,硕士陈丽娟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农业生物育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2ZD0401102)和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创新之星”(2025CXZX‐840)的资助。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全球种植最广的豆科牧草,具有高生物量和优良的营养价值,被誉为“牧草之王”。盐碱胁迫会显著降低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但其应答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的作用尚不明确。该研究选取耐受性差异显著的两个紫花苜蓿品种,开展了全基因组甲基化与转录组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盐碱处理会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HH背景中引发大规模差异甲基化,而耐盐碱品种的甲基化水平低于敏感品种。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候选基因验证和去甲基化处理实验,证实DNA去甲基化可促进关键基因的胁迫诱导表达,并提升苜蓿的耐盐碱能力。本研究强调了表观遗传调控在牧草逆境适应中的重要性,为紫花苜蓿耐盐碱机制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供稿)

推广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