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 等你来探索
长安区沣峪村立元坪组内的一家乡村咖啡馆。
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陕西“小城”更具性价比。
当下,人们的旅游方式正经历着从单纯的游山玩水到“看风景、赏风情、观风物、探风俗、品风味”的巨大转变。和许多大城市同质化的景点相比,不少小县城在发展旅游业上用个性化、地域化的特色“出奇制胜”,既赚足了眼球,又赚足了银子。
一些陕西县城正是这股潮流中的“弄潮儿”。不论是在媒体上“出镜率”颇高的蓝田焦岱,还是避暑胜地汉中留坝;抑或是被誉为“关中乡村版阿那亚”的长安黄良和访古爱好者推崇的渭南蒲城,这些地方没有大众景点带给我们的“审美疲劳”,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统一规划,因而更有独特的韵味。
在旅游新观念的引领下,这些尚未被过度开发的“宝藏”乡村,正在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城里人”探访。
风景名胜不如风土人情
“乡村大集”火起来了
“洋芋糍粑、甑糕、饸饹、葱油饼、浆水鱼鱼……在焦岱大集上,满满当当一桌美食,才花费48元。美味又实惠,恨自己只有一个胃!”从西安驱车40多公里,专程去蓝田焦岱大集品尝美食的张娜告诉记者,她的同学群里有人分享了一部纪录片《赶集故事会》,第二集介绍了蓝田焦岱大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95后”年轻人,她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种“野生”大集,于是专程挑了日子来“赶集”。
“来焦岱,必吃饸饹。素饸饹才6块钱一碗,这里的物价简直把我感动了。另外,我还买了农家豆腐,浓浓的豆香味扑鼻。除了各种美食,集上还有很多农户自制的案板、擀面杖、竹筐子、竹笊篱,用料实在,朴素耐看,充满了时下流行的简约美。焦岱大集太热闹了!”张娜说。
除了蓝田焦岱大集,关中四大古集之一的长安引镇大集也深受西安“城里人”欢迎。“引镇大集上我最常买的就是冻肉,吃起来很劲道。每次还要来一碗臊子面,再配上现炸的油糕,太香了!每月逢三、六、九有集的时候,我都要去逛逛,感受热闹的氛围。”家住西安南郊的刘争国说,赶集带给他的是“童年的味道”“乡土的味道”。“现在住楼房,买菜都在小区超市买,总觉得缺点‘人气儿’。每个月去大集上转转,就是想找回一些过去的回忆。”
与赶集有相近特色的是“逛庙会”。这也是近年来西安人周边游的热门选择。比如正月里一年一度的蓝田水陆庵古会,人气火爆,吸引了许多西安“城里人”。
“每次有庙会,我都会起个大早,乘地铁、转公交又步行一公里多,经过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就为了来逛这个千年古庙会。”说起逛庙会的经历,市民李先生说,“人挤人、人挨人,摊位一个挨一个。”李先生说,看着拿着旱烟袋的老汉和包着头巾的老太太悠然自得地边逛边买,他突然意识到生活其实简单而美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这种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就显得特别珍贵。”
据了解,今年火起来的不仅有蓝田水陆庵古会,还有入选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古代货物贸易活化石”的千年古会——武功河滩会。其高峰期这里每天的人流量达30多万。
在网络购物已深入千家万户的当下,人们缘何重新爱上了赶集和逛庙会?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同,但“热闹”“人情味”“烟火气”却是其中的关键词。网购和超市自有其优点,但赶集、逛庙会的“烟火气”却是它们没有的。集市上的人们更像是漫游者,能给人带来忙碌工作之外的松弛感。
正如《赶集故事会》开篇所说:放着城里的大商场不逛,却跑到农村大集上看热闹。与其说赶集是一种消费行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集市,也是一幅浓缩的众生相。在这里,有人赶的是乐趣,有人赶的是生活,或许这就是赶集的意义。
在“小城”触摸历史脉搏
县城访古游异军突起
“自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过钟山石窟的复刻后,我就想实地去感受被誉为‘中国第二个敦煌’的陕北子长钟山石窟。于是我便利用年假圆了这个梦。”资深访古爱好者高鹏最近刚从陕北回来,他对记者说:“钟山石窟规模宏大,造像精美,是北宋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步入石窟,上万尊佛像或立或坐,或大或小,或庄严肃穆,或慈祥可亲,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
而对于刚入“访古门”的新人王婷而言,渭南蒲城是她的“访古初体验”。今年端午假期,王婷抛弃了人挤人的景点,选择了蒲城作为出行目的地。
“因为不是热门旅游地,县城里连锁酒店的房价在节假日是200元左右,性价比很高。”王婷告诉记者,“蒲城太适合访古旅行了,老城里保存了一些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品质很高,砖雕精美,保存较好。还有好几处‘国保’,包含了两座唐宋古塔,非常精美。蒲城县博物馆里的石刻也值得一看,清代考院博物馆更是全国现存较为完整的科举考试之地,很有参观价值。”王婷说,这次蒲城访古游意犹未尽,下次她要好好品味这座“小城”。
像高鹏、王婷这样热爱寻幽访古的旅行者现在越来越多。同程旅行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五一”假期,以古城古镇打卡、非遗体验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的“新中式”旅游,迎来了消费热潮。旅行社也抓住了这波“访古流量”,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游学线路。
记者在网络平台查询发现,今年多家旅行机构都在暑期上线了为期4天的“陕北石窟巡礼”游学线路。记者咨询后得知,4天的行程中旅行社将安排游客参观药王山石刻、彬县大佛寺、延安万安禅院石窟、富县石泓寺石窟、安塞大佛寺石窟、子长钟山石窟、清凉山石窟等景点。一般为20人以下的小团,随团会配置一名从事石窟考古、文化遗产研究的专业讲解人员,团费在3680元至4380元之间不等。
“今年端午假期,我们组织了一期‘陕北石窟游’,顾客反响很好。所以暑假的第一个团安排在7月末,目前已经报满,团员基本都是爱好访古的年轻人以及带着孩子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长。”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说,“访古游”“文博游”在这个暑假非常火爆。“能带来深度文化体验的生态旅行,或许小地方更适合。”对于县城访古游,旅行社负责人说,文化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经历了快餐式的消费旅游之后,人们最终还是会慢慢回归到深度的文化体验上来。
“村里见”火爆出圈
“微度假”是个好选择
位于秦岭脚下的黄良新村,距离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很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
“黄良文化艺术街区被称为‘关中乡村版阿那亚’。咖啡店、玩具店、茶馆、瓷器店、昆虫馆等各种艺术小店掩映在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里。这里是在原始村貌上改造的,淳朴乡村与现代艺术结合得非常巧妙。午后院子里的一杯清茶,就是我逃离城市快节奏,通往闲适乡村的门票。”在黄良新村一家名为“绿了芭蕉”的中式茶馆内,一位正在饮茶的年轻人这样说。
如今,长安区黄良新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旅游村。目前街区入驻商户有38家,涵盖咖啡、民宿、手工陶瓷、雕塑、设计、画室、茶馆等业态,形成了融合多种文化艺术元素的空间。
数据显示,长安区现有农家乐及民宿418家,通过打造“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民俗”等多层次、差异化的业态,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安“城里人”周末相约去长安——“村里见”。
在鄠邑区,一家名为“土锤咖啡”的咖啡馆火爆出圈。山野与咖啡的完美结合,让这家店成为最受欢迎的咖啡馆之一。“土锤咖啡”所在地栗峪口村也被戏称为“剪鸭村”。寓意是来到这里,减掉压力。在“土锤咖啡”成功“破圈”后,其创始团队又成立了“全村人”运营团队,为栗峪口村进行乡村创业项目统一招商、管理和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乡创客”来这里扎根创业。2023年,栗峪口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2.6万元。
距离栗峪口村不远的蔡家坡村因举办“忙罢艺术节”“麦浪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而闻名。将乡土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如今的蔡家坡村颇受年轻人青睐。据统计,去年蔡家坡村共接待游客51.6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400万元。
具有良好自然资源条件的蓝田县也全面开启全域旅游新篇章。在今年5月举办的“美域蓝田·近在眼前”2024蓝田县全域旅游季启动仪式上,蓝田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推介了“四时蓝田”文旅线路。数据显示,蓝田旅游客源以省内为主,西安客群是主力军。今年“五一”假期,蓝田接待游客324.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0亿元。
除了西安周边的乡村,借助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越来越多的陕南“小城”开始成为西安人度假的“后花园”。
“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来来往往的当地人都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这份淳朴与生活的烟火气,让我感受到久违的惬意。周五中午预订了勉县一家还不错的酒店,花费220元。周六早上睡到自然醒,坐高铁到汉中,再坐客运班车到勉县县城。周六逛诸葛古镇,晚上在汉江边吹吹风。周日早上去逛当地的菜市场。”刚从汉中勉县回来的刘晨对记者这样形容自己周末的县城度假生活。
如果在“小红书”上搜索“留坝”二字,瞬时就有数百篇推荐文章扑面而来。一篇题为《人少景美的陕南小城》的文章点赞量超1.3万,收藏量近1.2万。“我在网上看到留坝的推荐就去了。紫柏山风景很美,留坝老街古朴幽静,狮子沟牧场像童话世界,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火爆了,遍地都是车牌号为‘陕A’开头的车辆,民宿‘一房难求’。”一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这样留言。
如今,告别大城市,到县城、到乡村体验淳朴的风土人情,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更小众的旅行目的地,更独特的旅宿体验,更有趣的旅行方式……去乡村来一场“微度假”,已不再是都市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烟火气+性价比+历史感”
走向乡村返璞归真
毫无疑问,“宝藏”县城相继出圈,互联网是最大推手。
随着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普及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地方风物摆脱了时空限制,美食、美景、趣事等都可以通过镜头在网络传播,触达世界每个角落。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硕士、正在德国攻读世界遗产学硕士的文旅从业者王新娜分析:“如今,高铁可以直达很多地方,佛坪能火起来,就和高铁能直达有关系。同时,地方文旅部门越来越重视宣传,都希望用‘文旅热’吸引客流,所以像淄博、天水、阿勒泰等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也逐渐为人所熟知。”对于陕西县域旅游的火爆现象,王新娜说:“‘五一’‘十一’假期,去哪玩人都多。所以很多西安人开始转战省内‘小城’。说走就走,十分方便。此外,相比大城市假期高额的住宿、餐饮费用,县城旅游更具性价比。”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陕西县城游”成为今年现象级文旅案例。近日,第六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公布。陕西5地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分别为周至县、神木市、蓝田县、华阴市、留坝县。其中,周至县位列“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第2名。报告还显示,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这表明县域旅游强劲复苏。
“尽管越来越多的陕西县城开始被人知晓,但在发展县域旅游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改善之处。”对于县域旅游未来的发展,王新娜说:“一是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景区内部道路、公交车、停车场、厕所、母婴室、无障碍通道,这些设施可以提高游客对景区的印象分。二是要充分挖掘非遗和节庆活动,比如庙会、大集,办出特色并利用互联网营销,吸引更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去体验。三是做好文创产品。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会给游客留下美好记忆,同时也具有产业价值,切勿粗制滥造。”
“乡愁”“淳朴”“烟火”“栖息”……这些词汇,都是和现代大都市特征相反的“精神代码”。走向县城,走向乡村,不仅是新时代旅游的新路径,更是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主动选择。
拥有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岭山脉的壮美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陕西县域旅游能做的大文章还有很多。可以相信,大美陕西,“小城”故事多,未来会更多。(记者丁倩瑾文/图)
【责任编辑:】
(原标题:“小城”故事多 等你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