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渭水泱泱大潮滂滂| 渭河奔涌间 水好景美产业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国资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水利厅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丝路文明网承办,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7月28日至8月5日,陆续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宝鸡市,以及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集中宣传展示陕甘两地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高标准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渭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品质提升、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八月的渭河,宛如一条流动的碧色绸带,蜿蜒于雄浑的黄土高原。它涌动的不仅是清澈水流,更是两岸蓬勃跃动的绿色发展浪潮。

甘肃天水,这座深植于古老文明沃土的城市,正以生态治理的如椽巨笔精心勾勒清澈河道,更以特色产业为根脉,深深扎入广袤沃野。一条融汇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百姓富足基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沟壑纵横的高原上,如壮丽画卷般渐次铺展。

荒山蜕变“花果山”

登上甘谷县月亮山顶,千亩果园,红绿相间的“烟富八号”苹果缀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铁人”宋晓冬用十年多的时间坚守将这片不毛之地化为“花果山”。

宋晓冬牵头成立的甄家湾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政府部门为引导,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成功实现了合作社盈利与农户增收的双赢局面。

image.png

如今,合作社的产业根基已颇为厚实:两座总规模达1000平方米的果品冷链储存库拔地而起;一座占地80亩的现代化养殖场有序运转,首批引进的36头优质种猪和76只品种羊膘肥体壮,山林间散养的三千只土鸡自在觅食。

更令人振奋的是,合作社精心打造的“月亮顶”苹果品牌,已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其拳头产品——嫁接培育的“烟富八号”苹果,更是在2020年中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荣膺金奖。合作社及其辐射带动的产业基地总面积已达约1000亩,年产值跃升至约25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高达3.5万元。

百年风味铸就“红名片”

步下山峦,甘谷大地上另一抹炽热的红——甘谷辣椒,正以其独特魅力,燃动着整条产业链升级的燎原之势。

甘谷辣椒400多年种植历史沉淀的“肉厚油多、香浓味醇”特质,在天水国昌食品公司的车间里完成华丽转身:石碾工艺与全自动生产线交融,“椒乡一品”礼盒远销海内外。

image.png

甘谷辣椒产业已形成强大集群效应:全县50余家生产加工及销售经营等相关企业合作社,16个注册商标,6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织就“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网络。

从地理标志到“一带一路”推荐品牌,如今“甘谷辣椒”以4.23亿元品牌价值,实现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跨越。12万亩种植基地年产鲜椒27.9万吨,这颗“红名片”正以8.65亿元产值,点亮乡村振兴的香辣版图。 

“小菌菇”书写循环“大文章”

在清水县白沙镇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内,又是另一番令人惊叹的景象。温控大棚中,白玉木耳如晶莹剔透的银瀑般层层垂落,形成一片奇幻的“空中菌林”。

image.png

这里藏着产业升级的智慧密码:2条日产10万棒菌棒生产线、18座冷链仓储、2座菌糠回收制肥工厂,构成“菌种-种植-加工-废料利用”闭环体系。“清水黑木耳”凭绿色食品认证打入日韩市场,“初祖农耕”“丝路白驼”等电商平台,则让深山孕育的珍品跨越千山万水,直达全球消费者的餐桌。

当前,园区正朝着年种植规模8000万棒的目标稳步迈进。不起眼的“小菌菇”,正在清水大地上,以其独特的生态循环模式,书写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山水重生激活共富密码

天水的绿色发展图景,远不止于蓬勃的特色农业产业。在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领域,同样书写着动人篇章。清水县温泉沟的变迁,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昔日的温泉沟,曾深陷生态脆弱与发展滞后相互交织的双重困境。如今,随着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的深入推进,奇迹悄然发生:河道清澈见底,水流潺湲,心形造型的河床点缀其间,宛如自然的杰作。盛夏时节,连绵的向日葵花海与起伏的“谷子花海”“高粱花海”相互辉映,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诗画。林间巧妙搭建的树屋充满野趣,水景街古韵悠然,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游人。

通过对山、水、林、田、路、村的系统性综合治理,温泉沟日均游客量激增2000人以上。

image.png

人气的爆发,直接激活了乡村经济:“紫丁·璞舍”精品民宿与充满雅致的“围炉煮茶”等特色店铺如雨后春笋般,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户均年增收超过6000元。

一条河的复活,奇迹般盘活了一个沉寂的村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正在这里转化为村民腰包里实实在在的共富收益。该项目通过统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水系综合整治与特色产业培育,已惠及周边群众6000余人。未来,随着规划的节水灌溉工程覆盖周边460亩旱地,设施农业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土地效能和产出价值,生态致富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在渭河不舍昼夜的奔流见证下,天水的绿色发展实践,正以其坚韧与智慧,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勾勒出一条日益清晰的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康庄大道,一曲新时代黄土高原的绿色交响,旋律正酣,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渭水泱泱大潮滂滂| 渭河奔涌间 水好景美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