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渭水潮涌间 定西绘就多彩发展画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国资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水利厅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丝路文明网承办,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7月28日至8月5日,陆续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宝鸡市,以及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集中宣传展示陕甘两地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高标准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渭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品质提升、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陇西中药材飘香四海,特色产业奏响富民强音;渭河两岸筑起生态长廊,守护两岸民生;渭河源溯文明之源、鹿鸣谷享自然之趣,文旅融合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

位于甘肃中部的定西市,境内山峦起伏、渭水悠悠。流经定西渭源、陇西两县的渭河,为这里带来灵动与生机,助力定西绘就多彩发展画卷。

“千年药乡”启新航

地处渭河上游、陇中黄土高原的定西市陇西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盛产300余种中药材,是全国“道地药材”重要产区之一。

近年来,陇西县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2024年总产值达381亿元,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约40%、全县接近三分之一,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在陇西县首阳镇,山野田地间,各种中药材绿意盎然。近年来,首阳镇打破中药材种植规模小、分布零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发展瓶颈,实现规模化种植。目前,首阳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预计带动2400户群众户均增收2.6万元。

image.png

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内,花卉型中草药花团锦簇、争奇斗艳。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金文介绍,陇西药圃园建成常规库(长、中、短期库)和智能库,库容量达16万份,种质圃常年保存品种140余种,成为陇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源代码”。

目前,陇西已建成23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500多家中药材经营企业,3000多名常驻外地客商,年交易量超100万吨,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

在渭源县路园镇小园子村有机中药材药源基地,田垄整齐划一,工人们施肥、灌溉,党参、黄芪铺满山野。

渭源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形成了“南归北参川芪”的产业种植布局。

目前,渭源全县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4万亩,拥有9个千亩中药材有机药源基地,GAP基地申报面积达14.7万亩,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同时,“渭源白条党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地理标志性产品,品牌价值达到19.76亿元。

渭水安澜护民生

近年来,定西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满陇中”为引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与绿色发展相结合,逐步从“黄土旱塬”升级为“山水园林”。

长达800多公里、发源于渭源县的渭河,流经定西的渭源、陇西两地。近年来,两地聚力改善渭河流域环境质量,推动渭河安澜。

陇西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站副站长石小龙介绍,渭河在陇西县长达46.1公里。治理前的渭河,汛期洪水来势凶猛,堤基、岸坡破损,威胁两岸百姓安全。为此,陇西县实施渭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工程以“防洪安全、生态重生、城市赋能”为核心目标,一期重点构建基础框架,二期侧重系统治理。两期总投资超4.5亿元,治理河长总计11.92公里。

目前,工程清淤疏浚河道近百万立方米,打造生态堤防/护岸超16公里,建设103.7亩生态隔离带、实施249亩滩地生态修复,铺设超12公里的生态步道及管理道路。并将全线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

image.png

渭源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渭河在渭源县境内流经长度近50公里。

近年来,渭源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以加快建设渭河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目标,谋划实施总投资3.34亿元的渭河(渭源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目前,渭河(渭源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已完成一、二、三期工程及渭河沿线生态修复工程共治理渭河8.4公里。正在建设的四期工程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将完成22.6公里渭河的治理,随着工程深入实施,渭源城区段“碧水安澜、城水相融、人水和谐”景象重现。

“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以及文明城市建设提质加速,城区段渭河旧貌换新颜。”渭源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刘华感慨地说。

文旅融合新篇章

千年古邑渭源县,依托天然的地理、文化优势,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甘肃文旅集团深耕渭源县渭河发源地自然、人文底蕴,打造渭河源景区,为游客带来渭河“寻根溯源”沉浸式文旅体验。目前,渭河源景区是黄河旅游典型代表“中国黄河50景”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级旅游度假区。

正值暑期的渭河源景区,仅有20度左右的气温,加上山水相依的壮美画卷,成为热门避暑地。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纳凉避暑、“寻根溯源”。

渭河源不仅承载着“大禹导渭”等历史文化,更是华夏文明探源的重要节点。“这里是周、秦、汉、晋、北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辉煌时代的渊源,是华夏文明的血脉之源,也是秦陇大地的情感之源。”渭河源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image.png

渭源县的鹿鸣谷农业观光园,正成为当地“农文旅”融合标杆。

据定西水投渭河流域林草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浪小宏介绍,观光园于2021年建成开园。目前,观光园建设投资达1.87亿元,园区总占地面积达340亩,形成了花卉种养殖基地、冷水鱼养殖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及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四大板块。

建成以来,鹿鸣谷农业观光园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土地流转方面,观光园已累计向当地村民支付1600万元土地流转费。在用工方面,观光园常态化吸纳务工人员30多人,季节性招收务工人员达120多人。

目前,持有“中国党参之乡”“全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等“金名片”的渭源县,正依托“农文旅”融合新图景,擦亮“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品牌,为全县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渭水潮涌间 定西绘就多彩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