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沉浸式“夜演”引客更留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image.png

8月20日,华清宫景区九龙湖畔,游客在观看舞剧《长恨歌》(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王三合文/图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8月20日晚,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的华清宫景区九龙湖畔,随着旁白声响起,“杨玉环”缓缓降落至九龙湖湖心,又隐没于骤然升起的水幕之后……舞剧《长恨歌》拉开了帷幕。

以山为幕,以水为台,亭、榭、廊、殿、垂柳等元素相互映衬,舞剧《长恨歌》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盛唐画卷。

万星闪烁的梦幻骊山、熊熊燃烧的湖面火海、精致华丽的舞美妆造,再加上隐蔽式折叠LED屏、水下升降舞台等技术加持,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天上与人间、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令现场3000多名观众沉浸其中。演出结束,掌声经久不息。

据统计,作为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自2006年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6500余场,接待观众1290万人次,创收超30亿元,是陕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为始终保持常演常新、久演不衰的魅力,《长恨歌》团队在每一个演出细节上都精益求精,从灯光舞美到服装道具,再到视觉效果,都精心设计,并不断升级。开演以来,该剧先后获得“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游客喜爱的十大夜间演艺”等荣誉。

“夜晚在湖边看演出,有风、有水、有故事,太舒服了。”一边吹着清凉的山风,一边观赏气势恢宏的演出,来自成都的游客白菲说,“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沉醉在浪漫、唯美的爱情中。”

为了满足游客观演需求,每年暑期,舞剧《长恨歌》都会增加演出场次,最多时一天演出4场。

“第4场结束时已是凌晨1点半,一些游客就会选择在当地住宿。这对临潼区发展夜间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超介绍,华清宫景区计划通过灯光、景致和夜游,营造“全唐”概念场景,以多元业态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感,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经济创造新亮点。

20日晚8时,在华清宫景区打造的西安事变实景影画剧《12·12》现场,游客王辰洪与演员一起振臂高呼,互动演绎。

这是景区推出的“去华清宫当演员”沉浸式体验活动之一,成为华清宫景区暑期旅游的一个新热点。

角色海选、换装化妆、导演说戏……游客沉浸式体验后台极速换装、上场下场无缝衔接,并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调动情绪,带领现场观众一起呐喊,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能够在历史事件发生地沉浸式‘触摸’历史,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这种互动体验,就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历史课。”王辰洪说。

文旅演艺是地方文化历史的凝练书写和诗意表达,也是撬动文旅市场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临潼区把发展文旅产业摆在首要位置,深度挖掘临潼人文历史的精神内涵,运用数字化等表现手法,持续推动《长恨歌》《复活的军团》《12·12》《秦俑情》等大型沉浸式精品演艺焕新升级,放大规模集聚效应。

20年长盛不衰的《长恨歌》、复原唐代宫廷燕乐的东仓鼓乐、再现盛世气象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近年来,在西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以演艺尤其是夜间演艺为代表的演艺经济拔节生长,通过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要素保障体系,越来越多的演艺“流量”正转化为城市的发展“留量”。2024年,西安21部大型驻场演艺全年演出近3.6万场,接待观众超过1600万人次,营收14.9亿元。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沉浸式“夜演”引客更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