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法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共筑法治人才培养高地
10月25日,兰州大学法学院实习实践基地第一次联席会议暨2025年行业导师聘任仪式在兰州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兰州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涂思龙主持。
会议期间,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从政策导向、合作成果与未来规划三个方面展开阐述。自2019年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兰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已构建起“机制共建、实践共推、理论共研、资源共享”的合作体系。未来,双方将积极探索高校教师与法院干警双向挂职机制,推动理论与实务人才双向赋能,共同培育卓越法治人才。

兰州大学法学院溯源至1909年建校之初,如今已形成‘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链条。该学院始终秉持“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学生搭建全方位成长平台。在实践教学层面,系统设置专业实验、庭审观摩、模拟法庭大赛、实习实训等多元环节,与各级政法单位,以及全国多地律师事务所、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实务能力培养;在学术与创新层面,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术沙龙,并打造“萃英法律大讲堂”“卓越法律人才系列讲座”等高端交流平台,定期邀请国内外法学专家、行业精英到校讲学,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经过多年建设,该学院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具有鲜明特色,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高水平法学教育基地。
兰州大学法学院院长迟方旭在开幕式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学院的办学积淀与合作规划。据悉,迟方旭长期深耕法学教育与法治理论研究领域,在法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成果丰硕,此次会议正是其推动“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办学理念的重要实践。迟方旭表示,学院当前正依据兰州大学“1357工作指示”,将原9个学科方向凝练为5个核心方向,组建8支特色科学研究团队,为深化实践合作奠定学科基础。“兰州大学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法学院的合作需同步提升高度、加深深度、拓宽广度——不仅聚焦传统人才培养,更要延伸至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领域。”迟方旭希望各实习实践基地将业务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提交该学院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实务难题—理论破解—成果反哺”的闭环模式,实现院校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作为本次会议实习实践基地联席会议承办方代表,北京市兰台(兰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兰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刘临庆分享了“律师+教师”共创“双师同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经验。刘临庆表示,与传统单一形式的模拟法庭不同,“双师课堂”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助力法学院人才培养竞争力提升。
当日,在实习实践基地联席会议环节,来自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18位嘉宾围绕“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标准”“院校协同发展路径”“实务教学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提出“强化职业伦理培育”“建立案例共享库”“完善实习考核机制”等建设性意见。兰州大学法学院还为新增行业导师、校友导师颁发聘书,并对优秀实习实践基地、优秀行业导师及优秀校友导师进行表彰。

未来,兰州大学法学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完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体系,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深度融合,为法治甘肃、法治中国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
【责任编辑:】
(原标题:兰州大学法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共筑法治人才培养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