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从陇原到西伯利亚:一群中国学子的金融安全“闯关”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九月底的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白桦林刚刚染上第一抹金黄。来自甘肃政法大学的张玉杰和他们的同学站在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赛场上,手心里微微出汗——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走出国门,即将与全球40个国家的600名学子同场竞技。

这场竞赛是第五届国际金融安全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于2025年9月27日至10月3日举行。赛事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创下新纪录,决赛选手是从全球6.5万名预选赛参赛者中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精英。

“当时感觉像在做梦。”回忆起这段参赛的经历,甘肃政法大学金融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李鑫乐这样形容。作为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之一,这个甘肃庆阳男孩从没想过,大二这年能站在国际赛场上,与世界各地的高手过招。

“贴上国旗,他们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比赛第一天,细心的潘子霏就发现了一个变化。“当我们贴上中国国旗的标志后,其他国家的选手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位甘肃政法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研究生说,“以前在国内看新闻说中国强大,自己出来以后才真切体会到那种自豪感,在现场体现得淋漓尽致。”

让他更感动的是,电梯里偶尔会传来几句生硬的“你好”,不同肤色的选手会用刚学的中文向他们打招呼。“有个叫马文斌的选手,专门给我写了几句话,说喜欢中国,觉得中国人民很善良。”

一顿饭的温暖:专属的“中国桌”

参赛期间,餐厅里发生的一幕让整个团队至今难忘。“头两天我们去晚了,想坐一起交流都没位置。”带队老师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刘兆军回忆,“没想到从第三天开始,餐厅工作人员专门给我们留了一张桌子,上面标注着‘中国团队’。”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远在异国的学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当时特别感动,第二天我们就自发地把压箱底的礼物都掏出来,送给了餐厅的服务员。”甘肃政法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本科生张玉杰说。

三个季节的穿越:主办方的暖心准备

西伯利亚的天气像个任性的孩子。“去的前两天还是夏天,穿短袖;过两天变秋天,还下了雨;最后几天直接入冬,走的时候都下雪了。”刘老师笑着说,“等于我们一去就经历了三个季节。”

好在主办方考虑得格外周到——棉马甲、厚衣服、手套、帽子一应俱全,甚至连雨衣都准备好了。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首次出国的学子们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安心。

“治病”的旅程:打破迷茫找到自信

对研二的潘子霏来说,这次比赛更像是一次“治病”之旅。“之前总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厉害还是平庸。但这次比赛后,我能肯定地说‘自己很厉害’。”他的语气里透着坚定,“迷茫完全被打破了。”

同样找到方向的还有李鑫乐:“这次经历让我明确要在金融安全领域深耕,知道了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友谊跨越国界:微信里的跨国群聊

比赛结束后,交流并没有停止。“有些外国选手专门下载了微信,现在还在和我们保持联系。”刘老师拿出手机,展示了那个热闹的跨国群聊。

最让同学们难忘的是10月1日国庆节那天——主办方在赛事官网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开会时主办方还提议为中国国庆鼓掌。“那种温暖的感觉,特别难忘。”潘子霏说。

归来仍是少年,但已不同

10月6日,团队带着一银八铜的成绩回到了兰州。在这场高水平的国际竞赛中,甘肃政法大学9人代表团表现优异——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张玉杰同学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临场发挥斩获银奖,其余8名同学均获得三等奖,充分展现了中国学子在金融安全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国际竞争力。

除了沉甸甸的奖牌,每个人的行囊里都装满了故事——有第一次用英语畅聊的兴奋,有在台上唱歌时台下挥舞中国国旗的感动,还有那些因为真诚而结下的跨国友谊。

“明天给他们带礼物!”——这句在餐厅立下的誓言,已经成为这群年轻人与国际接轨的最美注脚。而从西伯利亚带回的,不只是奖牌,更是一颗颗被世界温暖过,也更加自信的心。


【责任编辑:】
(原标题:​从陇原到西伯利亚:一群中国学子的金融安全“闯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