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变革筑牢能源安全“压舱石”——探访神东煤炭集团“指尖采煤”技术
11月19日,“政协委员走进神东——看科技创新发展”集中调研采访活动在榆林启动。省、市两级政协委员以及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共30余人走进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公司,深入探访先进能源企业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生动实践。
在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5块大屏幕拼出井下工作面的全景实时画面。
“这是我们的地面‘太空舱’远程控制中心,也是实现高级智能化综采生产的关键设备。”大柳塔煤矿智能运维队数据运维班班长王志强指着一个半球形操控舱介绍。
在这里,采煤机操作员只需轻轻推动手柄、点击操作台上的按钮,便能远程遥控井下庞大的采煤机械,实现精准割煤作业。“这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形成了安全、高效、智能的采矿新模式。”王志强说。
大柳塔煤矿年生产能力达330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井工煤矿。
近年来,大柳塔煤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场景应用为抓手,紧紧围绕“减人、增安、提效”的核心目标,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统筹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与本质安全能力,切实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驱车驶入大柳塔煤矿井下,宽阔整洁的现代化巷道、规范醒目的标识系统、有序布设的管线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控制台司机许孟飞坐在移变列车中,实时监测矿井电压、电流及各类采煤设备运行状态。“我的职责是保障工作面的供液、供水。智能化系统让一切更直观、更可控,我的工作也变得更高效、更安全。”许孟飞说。
“以前,我们的采掘设备几乎全部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进口。如今,矿井中超过90%的设备已实现国产化,有力带动了煤机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柳塔煤矿党委副书记祁阳表示,这一转变彰显了神东煤炭集团在推动行业技术自主化方面的引领作用。
沿着巷道继续前行,犹如“擎天柱”般的超前支架牢牢支撑起采煤工作面的顶板。
“支架内,4.9万个大气压撑起顶板,筑起安全屏障。”祁阳介绍,承担全矿约三分之一生产任务的综采五队践行“不安全不生产”理念,自建队以来未发生任何轻伤事故。
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大柳塔煤矿先后实现了从单井千万吨到双井双千万吨再到双井三千万吨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无盘区布置、辅助运输无轨胶轮化、综采面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超长工作面布置等方面取得多项行业首创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来之前,我以为矿井巷道是漆黑、狭窄的。走进大柳塔煤矿才发现,这里的巷道宽阔平坦,更像是一条现代化隧道。”省政协委员、陕西博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侠感慨,“大柳塔煤矿引进了大量先进智能化设备,井下工人数量明显减少。把危险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革新理念。”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智能化变革筑牢能源安全“压舱石”——探访神东煤炭集团“指尖采煤”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