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河北制造”何以闪耀巴黎奥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北京时间7月27日1时30分,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这场体育盛会,也是展示各国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一扇窗口。

在河北,有两家企业跻身巴黎奥运会体育用品供应商,为赛事供应运动地板和举重器材。

成为“奥运优选”,产品到底需要多过硬?为追求高品质,“河北制造”怎样突破技术瓶颈?奥运品牌影响力,如何助力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近日记者深入两家企业,探究奥运赛场背后的“河北力量”。

“奥运优选”背后的硬实力

7月27日,巴黎奥运会,备受关注的乒乓球比赛拉开帷幕。

比赛场上,运动员脚下的黑色地板,身前“会变色”的彩虹球台,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一种酷炫的观赛体验。

地板、球台、乒乓球,都是“中国制造”。其中,地板来自河北英利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河北地板,何以“铺”到奥运赛场?它和普通地板有什么不同?

“运动地板,最重要的是防滑性能和安全性能。”该公司董事长李郁说,乒乓球赛场使用的英利奥布纹PVC地胶,厚度只有薄薄5毫米,却具有高韧性、高弹性,耐磨且防滑。

在英利奥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这款运动地板。地板采用表面处理和发泡技术,面层夹带了高强度聚酯网格稳定层,这让产品使用寿命与延展性能大为提高,不必担心由于稳定层断裂而使地板起包变形。

将于7月31日开赛的3×3篮球比赛,也用到了英利奥制造的运动地板。

3×3篮球是户外运动项目,传统的室外运动地板为硬质材料,不适合奥运会比赛使用。英利奥这款地板,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新型SES橡胶弹性材料,从防滑值和缓震性能上看,已经能媲美室内篮球赛事使用的木地板。

“国际篮联对木地板的防滑值要求在80至110,我们这款地板可以达到95。在运动缓震性能方面,国际篮联规定木地板冲击吸收指标要大于40%,合成地板要大于25%,我们达到41%,超过了对木地板的要求。”李郁说。

值得一提的是,与本届“最绿色的奥运会”目标契合,英利奥这款地板低碳绿色环保,通过了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可100%回收循环使用。

围绕SES橡胶弹性地板,目前英利奥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该地板历经国际篮联、中国篮协举办的近100站国际国内顶级赛事考验,已成为全球3×3篮球赛事的首选地板。

巴黎奥运会举重项目8月7日开赛。作为奥运会举重器材独家供应商,河北张孔杠铃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买好了8月3日的机票,正等待出发。

这已经是张孔杠铃第四次为奥运会提供举重器材。此前北京、里约、东京三届奥运会的杠铃产品,如今都陈列在企业产品展厅。

“看起来粗笨的举重杠铃,其实有着严苛精细的制造标准。”公司总经理张志国说。

能把杠铃“举”进巴黎奥运会,张孔杠铃的多项参数,都超越了国际举联制定的标准。

拿杠铃片来讲,国际举联规定的质量误差标准是上差1‰、下差0.5‰,而张孔杠铃比赛用杠铃片,误差控制在上差0.5‰、下差0.25‰以内。

直观地说,就是一片10千克的杠铃片,质量误差要控制在5克以内,大约相当于一粒花生米的重量。

杠铃片追求的是质量精准,杠铃杆则有另一个重要参数,轴线弯度。

杠铃杆在经过热处理后,会发生弯曲,这一直是行业内头疼的问题。国际举联制定的国际标准是,杠铃杆轴线弯度值达到0.5毫米以内,而张孔杠铃这一数值控制在0.2毫米以内。

从一项项产品标准不难看出,无论是英利奥,还是张孔杠铃,入围“奥运优选”的“河北制造”,都具备“用数据说话”的硬实力。

和制造工艺细节“较劲儿”

7月24日,在张孔杠铃产品展厅,抚摸着曾“出征”过北京奥运会的比赛杠铃,张志国说:“按照现在企业的产品检测标准,这款创造历史的杠铃,只能算是废品。”

废品?张志国并没有夸张。

2008年,张孔杠铃首次成为奥运会举重器材供应商。十几年里,张孔杠铃的生产工艺几次迭代,如今很多设备已经是3.0甚至4.0版本,因此“合格”杠铃的标准越来越高。

在张孔杠铃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企业自主研发、正在进行包胶作业的一体压制成型注胶机。工人将四片金属芯放入注胶机模具中,设定程序后按下操作按钮,注胶、硫化、开模、脱模……40多分钟后,四片5千克的白色杠铃片加工完成。

巴黎奥运会举重使用的杠铃片,就是这样生产的。

一体压制成型的杠铃片,简洁规整,不易开裂。对比之下,2008年生产北京奥运会杠铃片时,还是传统工艺,需要从两个圆面和侧面分别包胶,有两条明显的拼接缝,与一体压制成型相比更容易开裂。

注胶机设备的迭代升级,实现了橡胶的均匀浇注,更大程度保证了杠铃片重心不偏离,让杠铃在落地瞬间更稳定。

英利奥,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在和橡胶材料“较劲儿”。

得知3×3篮球入选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后,英利奥决心研发一款防滑、缓震性能强的户外运动地板。

当时,户外运动地板多是传统硬质拼装地板,防滑值在80上下,冲击吸收指标只有10%左右,特别是后一项参数,与室内木地板冲击吸收大于40%的数值相比,要低得多。

“我们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在传统硬质材料上进行改善的思路,转而针对橡胶新材料展开技术攻关。”英利奥研发总监刘佳佳说。

为此,英利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不断调整橡胶中各类添加剂的配比,进行了500多次实验和实际样品的检测,终于研发出SES橡胶弹性材料。

用新材料生产出来的户外运动地板,不仅各项指标超过了国际标准,而且新材料抗老化、耐候性强,在零下40℃至零上60℃条件下,都能保持弹性不变。

杠铃片包胶工艺和地板材质的革新,是容易被普通用户注意到的,但服务高水平运动员,产品一些设计细节的创新,反而更见企业功力。

很巧,在细节上,张孔杠铃和英利奥不约而同关注到了与产品摩擦系数相关的“纹理”。

在张志国的指引下,记者近距离观察杠铃杆,看到抓举部位密密麻麻的菱形花纹。专业术语中,这是提升运动员抓握杠铃杆摩擦力的“滚花”。

滚花花纹的走向、间距,都会影响杠铃杆的锋利度和运动员的抓力,太锋利容易划伤运动员,太滑又容易脱手。

为了把握一个度,从2008年开始,张孔杠铃不断试验调整滚花走向、间距参数。先是放弃传统的30度和60度走向滚花,独创45度滚花,接着调整花纹间距,从0.6毫米调整到0.7毫米、1.0毫米,最终确定为1.2毫米。

而英利奥,研究的是地板的排水“纹路”,目的是避免地板打滑。

“我们对地板表面纹路进行了上百次调整,包括凸起高度和面积,沟槽深度,以及地板支撑结构的连接方式等,最终确定了这套地板表面排水系统。它能够减少水的凸起和水柱形成,将水迅速排走。”刘佳佳说。

把小小的地板、杠铃送上全世界最瞩目的奥运赛场,“河北制造”惊艳巴黎奥运的背后,英利奥和张孔杠铃坚守同一个信念:创新永无止境,突破没有终点。

“奥运背书”拓展国际市场

张孔杠铃供给奥运会的产品,今年1月就运到了巴黎。8月3日18时至4日12时,奥组委给技术安装人员预留了18个小时进行组装。

18个小时,尽管时间很紧,但张志国心里有底,因为近些年企业参与的国际赛事越来越多,赛前的程序都是做惯了的。

服务国际顶级赛事的能力,英利奥同样驾轻就熟。

7月3日,英利奥安装团队飞赴巴黎。7月5日,开始铺装乒乓球项目地板,7月14日铺装3×3篮球项目地板。7月18日下午,两个项目加起来约7500平方米的地板全部铺装完毕。

“从原基础地面保护,到严格的定点测量,再到铺装后各点位测试球反弹效果,一气呵成,太棒了!”在场的奥组委工作人员对“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印象深刻。

如今已经成为国际赛事“常客”的张孔杠铃和英利奥,其实为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已布局多年。

张孔杠铃闯国际市场的战略“种子”,早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就埋下了。张志国当时就想,等北京奥运会时,能不能让中国运动员用国产杠铃举出金牌。

当时全球举重器材市场,被瑞典、日本、美国等几个国家的知名体育器材制造企业垄断。

走出去,找差距。张志国开始频繁到现场观摩国际举重赛事,和高水平举重运动员探讨各家杠铃的使用感受,同时研究国际举联给器材供应商设置的认证标准。

想到才可能做到。2005年,张孔杠铃通过了国际举联一级器材供应商认证,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张重要“通行证”,它意味着,张孔杠铃可以参与国际举重赛事器材供应商的竞标。

2008年,张孔杠铃首次入围奥运会,张志国“让中国运动员用国产杠铃举出金牌”的梦实现了。

英利奥的“出海”,也和北京奥运会有关。

2007年,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带动了运动地板产业的兴起,英利奥应运而生。2009年,企业成立国际贸易部,取得了外贸进出口权。

当时运动地板的国际市场,被国外几家百年老厂占领。为尽快打进国际市场,英利奥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通过相关协会的标准认证,取得了赞助国际赛事资质;另一方面,和乒乓球、篮球等多个体育项目的国际体育协会频繁接触,从中寻找市场突破口。

在东京奥运会上,英利奥的SES橡胶弹性地板成功铺进了3×3篮球项目赛场,实现了奥运首秀。

奥运会的背书,使张孔杠铃和英利奥的品牌认知度显著提升。“奥运同款”,成为两家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2021年到2023年,张孔杠铃先后与泛美洲举重联合会、非洲举重联合会、亚洲举重联合会签下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三家联合会为期四年的唯一比赛器材供应商。目前,张孔杠铃的产品销往136个国家和地区,为30项世界级举重赛事供应器材。

目前,英利奥运动地板也成为30多个国家3×3篮球国家队、专业俱乐部的场地首选,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在近30个国家注册了商标。

英利奥还和国际乒联签署协议筹备共建联合实验室。未来,双方将在乒乓球运动地板创新及乒乓球运动推广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张孔杠铃正在扩建厂房,明年新厂房竣工后,将引入全自动杠铃生产线,产品品质将再次提升。同时,企业还在招兵买马,扩充研发设计团队,为创新产品储备人才。(本报记者 李冬云 赵瑞雪



【责任编辑:】
(原标题:“河北制造”何以闪耀巴黎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