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华山大上方区域文物普查收获多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image.png

华山大上方的唯一出入口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张潇)华山大上方区域的文物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3月10日,据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的四普队员温二强介绍,新发现题刻1处,位于金仙洞背后石崖壁上;新发现建筑物5处,分别为金仙洞、丹阳洞、真武洞、雷神洞、关帝洞。

调查区域包括大上方、北斗坪和白雀寺石窟,都是华山景区非开放区域,即便是景区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也不能进入。大上方是华山支脉白云峰峰下的一块平缓地带,其唯一出入口位于华山峪内莎萝坪东面的小上方南端。“上方”在道教术语中是“天上、上界、天界”的意思,汉代南阳公主、唐代金仙公主、北周道士焦道广、宋代陈抟老祖、明代刘伯温、现当代曹祥真等名人,都曾在大上方隐居修行悟道。

“过了西元门,沿着溪水和蜿蜒向上陡峭的台阶路爬行数十丈,北折便是‘瑶池宫’,西南望的绝壁上刻有‘云峰’两个苍劲有力而又飘逸洒脱的大字。第二个直梯前有一块呈马鞍形的巨石,人称‘马鞍桥’。巨石旁边的石壁上有一处刻石题记‘大宋周道谨王文友重修唐时古道行建炎三年四月终功毕记’。”温二强告诉记者,这句话似无特异之处,但反复阅读后便可发现意义重大。首先,上下大上方的道路,至迟在唐代已有,宋建炎三年(1129年)又经周道谨、王文友二人重修完成;其次,“建炎”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当时陕西已是金人统治范围,修路人竟敢以南宋年号落款,并刻上自己姓名,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

记者了解到,大上方东部高耸、南北次高、西部低洼平缓,整体地势呈“太师椅”形,周边主要是花岗岩山石叠垒与根扎在石缝中的一些灌木,中间散布着天然形成或人工开凿的石洞与一些摩崖题刻、石砌房子、绿树菜地等。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华山大上方区域文物普查收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