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文旅融合展新篇 渭河源头谱华章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刘峰黄敏马富平

渭源,因渭河发源而名扬四海,因大禹导渭而镌刻文明,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境内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三大古代文化延续汇集,鸟鼠同穴文化、大禹导渭文化、伯夷叔齐文化三大传统文化闻名遐迩,渭河源景区、首阳山景区、元古堆景区三大4A级景区各具特色,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旅画卷。

近年来,渭源县坚持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主导产业,以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陇上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为目标,立足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的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以“清凉渭源”“冰雪渭源”双品牌为突破口,持续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渭源成功跻身“全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全县文旅产业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文化旅游品牌正逐步走向全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渭河源头的神秘与壮美。

千年文脉润底色文旅融合激活力

5月的渭河源头,碧波荡漾,诗意盎然。从游人如织的元古堆,到碧波荡漾的渭河源,再到千年文脉传承的首阳山,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近日,定西市“跟着艺术游甘肃——诗词里的定西”系列活动在渭源县成功举办。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渭源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成为本次活动的重要舞台,吸引了全国诗词名家、文化学者齐聚渭河源头,共谱文旅融合新篇章。来自省内外的30余位诗词名家、书画家以秀美的渭河源头为创作灵感,现场挥毫泼墨、即兴作诗,将渭源的山川之美、人文之韵融入笔端。一幅幅书画作品生动展现了渭源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首首礼赞渭水清流、灞陵秋声的诗篇,将艺术感染力与文旅资源紧密结合,深入刻画描绘了渭源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让渭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在艺术家的笔下更加鲜活生动。

渭源县有力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打造“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赛事”品牌矩阵,全年策划文旅体融合活动72项,推动羌蕃鼓舞、渭源社火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常态化进驻景区展演,形成“周周有展演、月月有亮点”的文化氛围。成功举办渭水文化旅游活动、渭源县2025年元宵节社火展演等系列活动,累计83项206场次,惠及群众达98.95万人次。从元宵节的社火盛宴到花儿原上健康跑的活力四射,再到火遍金城兰州的“黄河大合唱”响声派对乐队的激情演唱,节会效应不断扩大,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渭源县倾力深耕文艺创作,实施“大地欢歌·红火渭源”原创文艺扶持计划。第二届征集活动共收到音乐、舞蹈、语言类作品54件,经专业评审产生获奖作品33件,形成了《风吹麦浪映希望》《舞起花棍幸福长》等具有地域标识度的文艺精品。精选《红火渭源欢迎您》等12个原创节目,通过定西文化旅游月、渭水文化旅游季等平台进行全域展演,构建了“创作—展演—传播”的闭环,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渭源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夯实基建强底盘打造品牌提能级

今年“五一”假期,在全国旅游市场火热的氛围中,渭源文旅火爆“出圈”。渭河源大景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精彩的文旅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在美丽的渭河源头感受“华夏文明血脉之源”的奇特风姿与人文浪漫,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渭源县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文旅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的始终。通过优化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如今,无论是漫步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还是徜徉在风景如画的乡村田野间,都能感受到渭源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渭源县围绕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紧盯文旅产业集群百亿元目标,加快推动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着力构建“核心景区牵引+乡村旅游支撑+文化赋能”的发展格局。近三年,共谋划文旅产业集群项目79项,总投资52.08亿元。2025年谋划文旅集群项目16个,总投资5.6亿元。加快实施北京申城集团渭源县商旅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渭河源大景区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渭河源、首阳山、元古堆等重点景区提升改造,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总投资达2.34亿元的渭河源景区提升改造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部分升级改造的娱乐项目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游客,为游客提供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深入实施“文旅+”跨界工程,推进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乡村、研学等领域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旅游+”复合业态。借助大型节会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月月有活动、四季皆精彩”,构建起“主题化+差异化”的特色文旅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华夏文明渭河源”为IP,构建“一站两翼十号”新媒体传播矩阵。借势“天水麻辣烫”网络热点,推出《文旅局长申请出战》《渭源十二时辰》等短视频50余条,全网曝光量超2亿次。赴重庆、青岛等十余个城市开展推介活动,发放景区优惠券5000余张,实现了流量与“留量”的双赢。“清凉一夏·放歌渭河源”文化旅游活动入选“甘肃省十大文旅营销案例”,渭源文旅声量从“区域热点”迈向“全国出圈”。

全域创新聚动能城乡融合绘新景

渭源县以“集群思维为引领、链式发展强根基、景城融合拓空间、文化铸魂增内涵、多元融合促升级”的发展规划为引擎,成功推动文旅产业实现“全季候转型”与“全产业链增值”的双突破,构建起“文旅赋能”的县域经济生态圈。

——集群布局,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坚持区域联动,成立渭河旅游产业联盟,渭源及周边七县区4A级景区实现“一票通游”。创新实施“一核七星”乡村旅游集群规划,以元古堆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核心引擎,联动峡口村、渭河源村等7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形成“核心引爆—多点支撑—全域辐射”的梯次发展格局。通过统一品牌运营、基础设施互联和客源市场共享,实现区域旅游资源集约化开发和协同化发展。

——链条延伸,锻造产业增值新动能。着力构建“种产销游”四位一体的文旅产业链生态。前端打造蝴蝶兰产学研基地等7大特色农业园区,中端开发羊肚菌深加工等50余款农旅商品,后端创新研学体验工坊等消费场景。重点培育渭水源生态农业等链主企业,形成“基地种植—产品加工—体验营销”的闭环产业链,乡村旅游综合收益不断提升。

——全景融合,绘就城乡共生新图景。规划建设新的文旅产业综合体——文旅新城,建成渭河生态公园、全民健身公园、渭河生态廊道、滨水景观带等城市会客厅系统。打造元古堆红色体验、峡口农耕体验、石门雪山露营体验等多个特色线路,形成“一域一IP”的发展模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城市标签,推动“一核七星”乡村旅游全面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域旅游格局初显。

从渭河源头的涓涓细流,到文旅融合的澎湃浪潮;从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到城乡共生的崭新图景,渭源正以“生态为基、文化铸魂、创新驱动”的实践,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诗与远方”。这里,既有“采薇首阳山”的诗意栖居,也有“爽游渭河源”的激情活力。渭源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业态,迎接八方来客,共享“红火渭源”的文旅盛宴。

(本版图片均由渭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文旅融合展新篇 渭河源头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