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织密地铁网 串起大西安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image.png

6月24日,西安地铁3号线列车快速驶过灞河大桥。

本报记者杨光文/图

“时隔23年回到故乡,西安的公共交通环境变化真大,尤其是西安地铁,太方便了!”6月19日,远嫁加拿大的王丽娜在返乡后表示,“西安地铁既快捷又平稳。经过几天体验,一同回西安的几名外国亲戚已经习惯每天坐地铁出行了。”

随着10号线、8号(环)线两条地铁线路在2024年相继投运,西安主城区地铁线网越织越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除市域铁路西户线外,西安市已开通11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422公里,形成了较完善的地铁网络。2024年12月31日,西安地铁客流创历史新高,平安运送乘客553.9万人次,单日客运量首次突破500万大关。

“无论是智能购票、人脸识别等智能化设备,还是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车站设施,西安地铁比老旧的伦敦地铁都好。”来自北京大学的英国留学生埃尔林·亨特在多次体验西安地铁后表示,“西安地铁站配备了无障碍电梯、盲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环境,还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6月15日,来自湖北省的游客孟筱尧和家人从曲江池西站通过换乘西安地铁8号(环)线、6号线、9号线,仅用1个多小时就到达秦陵西站。“这次我和家人来西安,无论是去兵马俑、大雁塔,还是去大明宫、钟楼,大多是搭乘地铁。在这里坐地铁去哪儿都方便。”孟筱尧满意地说,“西安地铁上智能化设备很多,我刚还在8号(环)线体验了无线充电设施。”

作为城市首条闭合环形线路——西安地铁8号(环)线串联起主城区多个重要区域,不仅极大提升了轨道交通的便利性,还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交通压力。

“近年来,西安地铁大力发展智能化建造。在运维端,工作人员通过车控室后台可轻松进行客流管理、能耗管理等10余项运维管理,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在服务端,乘客能体验到智能客服、语音购票、人脸识别通道等一系列便捷服务,让市民出行更加高效。”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地铁8号(环)线是按照全自动驾驶标准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进行设计的,是西安市首条采用全自动驾驶A型车的线路。该线路车辆采用全焊接铝合金车体结构,最高运行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此外,该线路车辆还具备自动唤醒、自动运行、自动洗车、自动休眠等智能功能,行车安全可靠,行车时间稳定。其运力比西安地铁既有线路B型车提高近25%,满员载客2460人,可为市民出行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除了8号(环)线的列车,西安地铁全自动驾驶列车还有16号线和10号线列车,但与8号(环)线列车的不同之处在于,16号线和10号线均使用了车厢较窄的B型列车。

6月23日,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总经理黄毅接受采访时说:“西安地铁16号线采用了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提供的信号系统,实现了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该车辆配备的列车自主感知系统可对轨行区障碍物进行全方位监控,大幅提升了行车安全与效率,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检长期面临的任务繁重、环境复杂、监测盲区多等难题。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西安地铁16号线沿线及周边的常态化巡检,巡检效率和识别精准度非常高。”

从过去的平面交通到如今的立体交通,家住西安综合保税区附近的上班族李坤说:“刚参加工作时,去西安高新区上班只能坐公交车,不仅要多次换乘,还经常堵车,通勤时间特别长。现在每天搭乘地铁3号线,从家门口便可直达单位楼下。不但时间节省了一半,而且地铁列车上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座椅也舒适。”

如今的西安市,11条地铁线路承担起了主城区大运量的中长距离运输任务;城市公交根据市民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的点对点接驳服务;共享自行车以其便捷性,解决了市民出行的短途需求。三者相互补充、协同发展,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绿色出行体系。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织密地铁网 串起大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