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荞面饸饹香飘“一带一路”
七月一日,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四届淳化荞面饸饹文化旅游消费季开幕式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本报记者琚鹏飞摄
本报记者琚鹏飞张乐佳
热气裹着荞麦特有的清香,从大锅中升腾。过水、捞面、浇臊子汤,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香草一碗接一碗地将“筋、柔、光”的荞面饸饹递到食客手中,动作行云流水。
7月1日,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四届淳化荞面饸饹文化旅游消费季开幕。近百家饸饹摊位前人潮涌动。顾客除了当地群众,还有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友人。
“淳化荞面饸饹的名气越来越大了。”王香草言语间满是自豪。
摊位前,淳化县居民魏杰热情地向国际友人推荐:“荞面饸饹浇上羊汤,再配上淳化的油泼辣子,更香!”
这碗源自陕西的风味,魅力早已跨越国界。
一个多月前,在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组织下,淳化荞面饸饹作为首批中国农业品牌出海产品,亮相白俄罗斯农业2025国际展。随后,在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举行了一场淳化荞面饸饹品鉴会,吸引了众多白俄罗斯人前去品尝。
“淳化荞麦制品得到了白俄罗斯消费者的认可。希望两国能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荞麦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农学院院长娜塔利亚·杜克塔瓦说。
展览会上播下的“种子”,很快结出了“果实”。“一带一路”荞麦走廊跨境产业合作项目、中国·哈萨克斯坦荞麦产业合作项目等多个项目在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签约。
“接下来,我们将借助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走廊,在育种示范、开发加工、原料销售等方面合作,让淳化荞面饸饹走向世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淳化荞麦产业研究院院长冯佰利说。
国际合作加速的同时,淳化荞麦产业的根基也在不断夯实壮大。如今,这个“荞麦之乡”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荞麦种植面积突破4万亩,年产量超万吨;1700余家饸饹餐饮店遍布城乡;6家加工企业、60余家合作社串起“种植—加工—销售—餐饮”的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5500余人就业增收。
淳化县副县长左解放细数产业升级的“三级跳”:“在生产端,我们实现了由倒茬种植到品种研发的转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淳荞1号’成功研发;在加工端,实现了由单一产品到多品开发的突破,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荞麦饼干、荞麦啤酒等新产品进入市场;在消费端,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咸阳、西安周边到品牌出省的跨越,1700余家餐饮门店进驻大型商场、高校机关、机场、全省高速服务区。”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荞麦价值。”淳化县委书记张乔表示,“淳化将聚焦‘三个基地’建设,对标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头部品牌,加速打造‘荞面饸饹’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推进‘千店焕新’,创新‘带着饸饹去旅行’等营销活动,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潜心开发荞麦健康功能食品,推动淳化荞麦产业产值、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让淳化荞面饸饹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我们将全力支持淳化做大做强做优‘一碗荞面饸饹’产业,通过细分产品定位、完善质量溯源体系、推动技术升级,护航淳化荞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任长忠表示。
大会的成果不止于此,开幕式上,淳化荞面饸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与新品种“淳荞1号”发布;淳化县被授予“淳化荞面饸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和“淳化荞面饸饹乡村振兴示范品牌”荣誉称号;一批优秀从业者获得淳化荞面饸饹师、陕西省淳化荞面饸饹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一碗荞面饸饹”正承载着文化底蕴与产业雄心,从渭北旱塬出发,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淳化荞面饸饹香飘“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