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大唐贡茶:“液态丝绸”穿越千年润古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image.png

孙斌(中)在大阪世博会上进行茶艺展示  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陕西活动周推介会现场,西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煮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斌收了一位日本学生——森谷耀子。师徒二人身着唐装,孙斌按照中国传统授徒拜师仪式,行三拜陆羽茶圣礼。之后,森谷耀子双手持中日文版的拜师帖,恭敬掬身呈给恩师孙斌,随后用日语宣读拜师誓词。森谷耀子也向孙斌表示,盛唐时期空海曾将大唐贡茶和传统煮茶器具带回日本,如今她一定会认真学习,让这项传统技艺能重回日本。

何谓大唐贡茶?大唐贡茶的煮茶技艺又有着怎样的特别之处,为何能吸引日本民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采访了孙斌。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的展柜中,还展示着他捐赠的四饼大唐贡茶和仿唐皇家茶宴御用秘色瓷茶碗子。

他复原了唐代煮茶技艺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有喝茶的传统,饮茶历来被认为是风雅之事。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但直至陆羽著《茶经》才对茶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著述。而大唐贡茶,是指唐代皇家宫廷御用之茶,也是全国各地进贡之茶。大唐贡茶的使用,首先用于祭祀,然后用于赏赐,最后用于品饮享受。

孙斌告诉记者,他祖上是安徽寿州人,也是大唐重要的贡茶产地,“在我小的时候,就看到爷爷在煮茶,不过老年人口味重,小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喝这种茶,感觉太苦了。”工作后,他才了解了茶道,在系统研读了陆羽的《茶经》后,才知道陆羽《茶经》中的煮茶之法与他家族流传的煮茶之法一脉相承,但《茶经》毕竟只是文字,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关于投茶量、水温等都需要反复试验。结合家族流传的技艺,又进行了系统研究整理,孙斌将唐代煮茶技艺复原了出来,并先后申请了区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请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茶方式的主流,对茶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其煎茶方法为: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孙斌则将其细化为三段十二式,三段为统称,也就是茶道准备、茶道操作以及茶道整备,十二式是具体步骤,包括启封、示茶、炙茶、碾茶、罗茶、煎水、投盐、取水、旋水、投茶、育华、酌茶。孙斌向记者详细讲解了这十二式:“启封和示茶不用多说,这是茶道最开始的步骤,炙茶就是将茶饼炙烤,这下茶香就出来了,很多人喝不到茶,但也能闻到茶香;碾茶则需要用茶碾子将茶饼碾碎,随后用茶罗子筛罗,然后投入沸水中烹煮。煎水就是烧水,这里的步骤比较繁琐,煮茶注意三沸,一沸水温约88摄氏度,微有声,水底有水泡,但水泡还没有浮上来,这时要投盐;二沸时水温约94摄氏度,水泡如连珠,如涌泉,这时取一瓢水放在一旁,接下来要进行旋水。”他告诉记者,旋水就是先用长勺搅动水面出现旋涡,再投入茶末到水中央,让茶末随旋涡旋转而沉入水中。及至三沸,也就是水温约100摄氏度时,水彻底沸腾如鼓浪腾波前,倒回刚才舀出的那瓢水止沸,这就是育华。最后一个步骤就是酌茶,孙斌介绍说,唐人讲究茶汤里有点茶沫这才是对人的尊重,所以每碗都要带点沫饽,这也很考验技术。

他复刻出一套仿大唐皇家茶器具组

在水中加入盐,然后煮茶,那么,哪种茶适合用这种烹煮方式呢?孙斌透露,根据唐代制茶工艺,经过“采茶、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茶、封茶”制成的大唐贡茶蒸青饼茶和唐代煮茶技艺最为适配,他也曾尝试将古法技艺用在其他茶叶之上,发现口感并不好,“毕竟水里要加入盐”。

孙斌作为传统煮茶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要用什么样的茶器来煮茶呢?孙斌告诉记者,作为大唐皇家宫廷茶道,茶艺之精是不言而喻的,规格自然很高,茶器当然也颇为精美。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套大唐皇家宫廷御用的系列茶器。根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记载:有“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结合实物分析表明,七事指:茶碾,包括碾、轴;罗合,包括罗身、罗斗(合或盒)和罗盖,以及银则、长柄勺等。从茶碾、碾轴、茶罗子等茶器錾有的铭文看,这些茶器制作于唐咸通九年至十二年(868~871),又有“文思院造”字样。而文思院就在今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望仙台位置,乃是专门制造金银犀玉巧工之物的宫廷手工工场,表明这些茶器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大唐宫廷御用茶器。这套唐代宫廷茶具正是皇室宫廷茶文化的完美表现,也是唐代宫廷饮茶风尚极其奢华的见证,让今人也见证了“吃茶”的最高仪式感。

孙斌和团队工作人员参照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以及相关文献,复刻出一套可实用仿大唐皇家茶器具组,孙斌在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展示唐代皇家宫廷茶道时,身着唐代圆领袍,使用的就是这套仿大唐皇家茶器具组。在世博会现场,和着编钟古乐,孙斌按照唐代煮茶技艺流程,启封大唐贡茶,炙茶、碾茶、罗茶、煎水、煮茶……整个茶道展演弥漫着盛唐的味道,彰显出大唐皇家宫廷茶道的华丽庄严、肃穆稳重,现场氛围被带回到千年前的大唐,而这项非遗展演,也成为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陕西周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

孙斌告诉记者,中国茶文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大明宫皇家茶宴,曾吸引遣唐使、西域商贾,茶香随丝路驼铃远播波斯、东瀛。日本最澄和尚带回茶籽,空海大师习得茶礼,茶成为文明互鉴的“液态丝绸”。而今在世博会上,各国访客手捧秘色瓷(仿)复刻茶盏,啜饮千年前大唐贡茶。这一刻,盛唐的开放包容与当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隔空共鸣。茶席无言,却生动诠释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相处之道。记者张静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大唐贡茶:“液态丝绸”穿越千年润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