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之力·护营商之暖|张家川县人民法院以法治“新温度”培育营商“暖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法治是维护这片土壤健康的坚实护盾。近年来,张家川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积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统筹立、审、执、宣各领域、各环节精准发力,持续厚植法治沃土,为构建高质量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便捷高效,让企业满意省心
将涉企纠纷纳入优先立案、审理、执行“绿色通道”,畅通涉企诉讼“快车道”,并对中小微企业的立案需求提供立案、查询、咨询、阅卷、保全、申诉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不断简化涉企案件诉讼费、执行费的缓、退手续。推行涉企案件立案“容缺”受理机制,破解“材料阻梗”,先行登记立案,允许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补正材料,实现“先上车,后补票”。积极推广金融借款、买卖合同纠纷涉企案件要素式起诉状和答辩状,并落实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依法扩大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
依法公正,让企业信服舒心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调、立、审、执、访”“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多方搭建“综治中心+法官联络点”调解平台,加强与工商联等各类调解组织的协作,运用“分阶段调解+法律知识普及”的模式,共同化解涉企纠纷。通过先行调解的方式,减轻企业诉累。针对企业实际,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做调解方案。今年以来,靶向化解涉企纠纷40余件。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平台,强化审判监督管理,严把商事案件质量关。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审限,加快涉企案件办理进度,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0天以上。
善意执行,让企业倍感安心
信用修复换生机,尽量使用“活封活扣”措施,合理慎用失信限高惩戒措施,既保持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高压态势,又对无不良信用、有发展前景但暂时无履行能力的困难企业留存发展空间,审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采取分期履行、执行和解等“放水养鱼”方式,尽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禁止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避免执行不当加重企业经营困难,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对已经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或者申请人滥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及时恢复企业家信用。
服务担当,让企业深感暖心
坚持法企互动常态化,运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提升服务意识。47名干警推行“药方式”“定制式”法治体检,由企业提出普法需求清单,授课人员“照单抓药”,变传统的“我讲什么你听什么”式的被动接受为互动式“你要什么我讲什么”式的主动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指导,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今年以来,共开展走访企业对接调研10余次,开展法治体检50余次,针对合同签订不规范、形式审查不规范、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召开座谈会3次,当场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30余条。(张家川县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王琦】
(原标题:以司法之力·护营商之暖|张家川县人民法院以法治“新温度”培育营商“暖环境”)

